(资料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5月18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外培训,来自朝阳、东城、西城3区的14名监测员和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受邀专家为北京林业大学叶元兴博士,在监测培训过程中监测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
据介绍,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欧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冬季不远千里往南方迁徙,到中国南部以及中南亚地区越冬,体长14-15厘米,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色彩鲜亮,非常显眼。2017年黄胸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在我国公布的1445中鸟类中,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的鸟类仅14种。
此次发现黄胸鹀的地点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同时,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像这样的监测站,北京共有88个,它们分布在全市重点水域、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鸟类停歇地,构成北京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戴胜育雏(叶元兴供图)
为进一步提升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能力,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每年均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但不同于以往的室内讲座,此次培训以野外实践、现场讲解的方式展开,这种方式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取得了培训人员的普遍认可。此次培训共监测到鸿雁、灰雁、大山雀、苍鹭、戴胜等野生动物20余种。
据介绍,通过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发现,随着两轮百万亩造林、生态系统修复的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大天鹅、鸳鸯等珍稀濒危鸟类在全市范围内尤为常见,黑鹳、大鸨、褐马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野外逐步成为“常客”。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北京市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有608种,包括鸟类515种、哺乳类63种、两栖爬行类30种,鸟类种数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上一篇:大四女生回应边上学边带娃:不是长期住宿舍 不会耽误学习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3-05-20
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现身北京奥森_速看
-
海峡都市报
2023-05-20
大四女生回应边上学边带娃:不是长期住宿舍 不会耽误学习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快看数据|“青年旅游意向”调查结果出炉!年轻人旅游更追求高性价比_全球快消息
-
中国网
2023-05-20
首届“北京朝阳国际茶香文化节”启动 助力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世界观热点
-
同花顺财经
2023-05-20
概念动态|创维数字新增“MR(混合现实)”概念
-
互联网
2023-05-20
查图软件推荐app-查图软件
-
杭州公安
2023-05-20
全球简讯:杭州小伙恋上“网红”,奔现不成报警……
-
法师兄
2023-05-20
即时看!成都机动车免检标志办理条件有哪些?
-
互联网
2023-05-20
养胃的菜谱家常菜_养胃的菜家常菜炒菜
-
长江网
2023-05-20
焦点讯息:好消息!湖北省“中国旅游日”主题月180余场文旅活动、200余项惠民措施惊喜来袭